记者 赵琳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6月21日下午,2023年第一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,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。经各地推荐、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,共有150人(组)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、诚实守信、敬业奉献、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。
山东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的有9人:赵晓凤、孔令绍、张鑫圆、何玉东、崔永英、舒记德、房德华、邵秀美、黄昌华。截至目前,山东共有1128人(组)入选中国好人榜。
从2008年4月起,中央文明办已连续15年组织开展网上“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”活动,定期发布“中国好人榜”,举办“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”。截至目前,共有1.6万余人(组)入选“中国好人榜”,参与互动人次超过100亿,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中国好人、争当时代新人的浓厚氛围。
赵晓凤
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 82岁老人义务理发54年
赵晓凤,女,1941年8月生,东营市辛店街道萃苑社区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队队长。她义务理发54年,发起“晓凤义务理发室”18家,带动志愿者300余人,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。2011年起,志愿者每义务理一次发,她就往瓶子里放一个红豆,至今已积攒了10万多颗。赵晓凤说,自己得到邻居和社会的照顾才有了今天,帮助别人是为了报答党的恩情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孔令绍
老党员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十载初心如磐
孔令绍,男,1952年12月生,中共党员,曲阜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,曲阜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。他从1984年开始每年作40余场传统文化宣讲报告,足迹遍布22个省市地区。退休之后,他在宣讲之余潜心写作。在央视拍摄的“家乡的年味儿”中,他系统讲述了“春节里的传统文化”,在专题片《记住乡愁》《身边的孔子》中,他深刻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。孔令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“五老”精神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奉献力量。
张鑫圆
生死瞬间 女辅警冰湖救人传佳话
张鑫圆,女,1996年9月生,乳山市公安局看守所五级辅警。2022年12月31日,张鑫圆和家人到乳山市河滨公园散步,她奋不顾身跳入冰湖勇救落水老人,被路人拍下视频,全网累计阅读量约超6亿人次。“我年轻!我会游泳!身穿这身制服,在群众有危险的时刻必须要抢先站出来。”后来,被救老人的家人一再表示要登门感谢,但都被张鑫圆婉言谢绝了。
何玉东
出租司机路遇险情 勇救被困人员
何玉东,男,1974年5月生,日照市莒县新立出租车有限公司员工。2022年2月28日晚,在莒县桑园镇大井峪村北,一辆面包车侧翻起火,驾驶员被困在车内意识模糊,何玉东不顾个人安危将其救出。在把驾驶员从车内救出的几秒钟后,车辆就发生了剧烈的燃烧。何玉东说,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。“如果没有救他,我会愧疚的。以后再遇到这种事,我还是会义无反顾!”
崔永英
园林工作者扎根绿化养护一线 爱绿护绿美化城市
崔永英,女,1978年10月生,中共党员,寿光市寿光园林建设集团养护管理部部长。她在集团内积极开展修剪、养护等各类“技能大比武”,以赛促训,以赛选优,培养园林高素质技能骨干;带领同事们多方考察验证,购进先进的电动绿篱机,每台每天可节省费用30余元。崔永英扎根园林绿化养护一线,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27年,为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舒记德
地质队员扎根野外一线13年 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作出贡献
舒记德,男,1984年10月生,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地质矿产工程师。舒记德扎根野外一线13年,先后在新疆、内蒙古等10余个边疆省份和吉尔吉斯斯坦、苏丹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开展矿产勘查工作。他所在的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是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,2022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给该队全体地质工作者亲切回信勉励。近年来,他提交各类地质报告百余份,发表论文3篇,申请专利2项,获省厅科学技术奖1次。
房德华
摄影记者扎根基层30载 9000幅照片讲好新时代故事
房德华,男,1967年8月出生,中共党员,郯城县马头镇党委新闻报道员,、中国新闻社签约摄影师。30年来,他将镜头对准乡亲,用心讲述时代发展的奋斗故事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他用镜头为各条“抗疫”战线的勇敢人们留下珍贵影像,向全社会传递温暖和力量。房德华说,他是农民的儿子,离不开家乡的山山水水,他要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讴歌党的富民政策,关注、记录农村发生的喜人变化,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
邵秀美
28年不离不弃 为偏瘫母亲和精神残疾丈夫撑起一个家
邵秀美,女,1965年6月生,高青县花沟镇北河村村民。母亲偏瘫在床28年,丈夫精神残疾,邵秀美不离不弃,20余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母亲关爱丈夫,以朴实行动独自撑起整个家。在她的努力下,一家人虽然过得拮据,但也都其乐融融。丈夫虽然能力有限,但是对老岳母却一直恭恭敬敬伺候。有时邵秀美心里感到委屈,丈夫还会劝她,不管怎样都得照顾好老人,欢笑声在这个家庭也从未缺席。
黄昌华
嫂子倾情照顾小姑子27载 守望相助不离不弃
黄昌华,女,1973年6月生,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村民。从嫁到田家,朴实善良的黄昌华不仅相夫教子、侍奉公婆,还挑起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姑子的担子。黄昌华27年来不离不弃,用无微不至的爱演绎姑嫂情深。不仅如此,她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小姑子的女儿,用自己的爱换来全家人的幸福。街坊邻居提到黄昌华,都会竖起大拇指:“我们看着都非常敬佩。她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。”
相关新闻
宁阳50岁嫂子照顾瘫痪小姑子27年,还把外甥女当亲女儿疼
人们常说“长嫂如母”,在泰安宁阳也有这样一位好嫂子,从结婚第一天起,她不但承担起照顾公婆的责任,更是毫无怨言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小姑子,这一坚持就是27年。在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,提起黄昌华,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。
今年50岁的黄昌华还是喜欢给小姑子田二妮梳头发,这已经成雷打不动地习惯。不仅如此,现在,黄昌华还会照顾田二妮的女儿,一年四季,风雨无阻,接送孩子上下学,从未迟到。
27年,黄昌华用无微不至的爱演绎着姑嫂情深。事情还得从1996年说起,那一年,23岁的黄昌华经人介绍,同蒋集镇郑龙村青年田志强结婚。
而田志强有个妹妹田二妮,两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胸椎骨折,虽然治疗及时,但从此瘫痪在床,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。突然降临的不幸,让田二妮遭受了严重的心灵创伤,也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原有的欢声笑语。
嫁到田家的那一刻,面对瘫痪在床的小姑子,黄昌华主动承担起洗刷喂饭、穿衣照料、擦屎端尿的责任,不嫌脏不嫌累,从来都是面带笑容。她还安慰田二妮,不要有任何顾虑,安心养病,好好锻炼,让田二妮坚强面对生活。
考虑到田二妮卧床后经常食欲不振,黄昌华就调整饮食,给小姑子常做些蛋羹、豆浆、米粥等易嚼、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,做饭也多依着小姑子的口味变化。不仅如此,还时常给小姑子房间保持通风透气,又适时提醒她增减衣服,防止感冒。
转眼间,田二妮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,黄昌华的公公婆婆觉着田二妮嫁去别人家,日子会过得比较艰难,便和黄昌华商量另外盖间房子,找一个上门女婿。黄昌华听后欣然同意,说“绝不能让妹妹受气”。
后来经人介绍,田二妮结了婚,并于2008年生了一个女儿。从此,黄昌华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田二妮的女儿,一年四季接送孩子上下学,被左邻右舍传为佳话。
27年过去了,岁月让昔日满头青丝的黄昌华鬓角染霜,可她还是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小姑子田二妮,“从照顾妹妹,照顾外甥女,到照顾一整个家,我一直把二妮当成我亲妹妹看待,把外甥女当成亲闺女,这一路有汗水、有泪水,有艰辛、有困难,但是我都坚持过来了。”黄昌华说,现在二妮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了,我们一大家子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。今后,我也一定会坚持下去,只要一家人生活得平安幸福,我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“是嫂子勤劳善良的心,让年幼受伤的我活到了现在,让孩子平安长大。哥哥嫂子对我的恩情,今生今世我报答不了。”田二妮说。
在街坊邻居的眼里,提到黄昌华,大家都要竖个大拇指:“哥嫂对妹妹这么好,让我们都挺感动的,看到嫂子能够对妹妹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细致入微地照顾,没有一句怨言,我们看着都非常敬佩。她的感人事迹在我们村都传开了,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。”村民们如是说。
齐鲁壹点记者 梁莹莹 通讯员 柳岩 韩宁
来源:客户端